左侧Logo右侧图片
Skip to main content

聚合氯化铝(PAC)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

1. 概述

聚合氯化铝(Polyaluminium Chloride, PAC)是一种高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,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废水处理中。其分子式为**[Al₂(OH)ₙCl₆₋ₙ]ₘ**,通过电中和、吸附架桥和沉淀网捕等作用,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、油类及部分溶解性有机物。


2. 石油化工废水特点

石油化工废水通常具有以下特性:

  • 高含油量(乳化油、分散油、浮油)
  • 高COD/BOD(化学需氧量/生化需氧量)
  • 含重金属离子(如Cr、Ni、Pb)
  • pH波动大(酸性或碱性)
  • 含难降解有机物(如酚类、芳烃类化合物)

3. PAC的应用场景

3.1 含油废水处理

PAC通过破坏油滴表面电荷稳定性,促使油滴聚并形成大颗粒,便于后续气浮或沉淀分离。

  • 适用条件:pH 6.5–8.5,投加量50–200 mg/L
  • 去除率:乳化油去除率可达80–95%

3.2 重金属离子去除

PAC水解生成的Al(OH)₃胶体可吸附或共沉淀重金属离子(如Cr³⁺、Ni²⁺)。

  • 优势:相比传统石灰法,污泥量减少30–50%
  • 典型投加量:100–300 mg/L

3.3 COD与色度降低

通过去除胶体有机物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,降低废水COD和色度。

  • 效果:COD去除率40–60%,色度去除率70–90%

3.4 悬浮物(SS)处理

PAC可快速絮凝微米级悬浮颗粒,缩短沉淀时间。

  • 对比数据
混凝剂类型沉淀时间(min)SS去除率(%)
PAC15–2085–95
硫酸铝30–4070–85

4. 技术优势

  • 宽pH适应性:在pH 5–9范围内均有效(传统铝盐仅适用于pH 6.5–7.5)
  • 低温高效性:在5–10℃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絮凝活性
  • 污泥量少:生成污泥密实,体积较硫酸铝减少40%
  • 无二次污染:不含Cl⁻以外的有害离子(对比Fe盐可能引入Fe³⁺残留)

5. 使用注意事项

  1. 投加量优化:需通过烧杯试验确定最佳投加量,过量会导致胶体再稳。
  2. 混合强度:快速混合阶段G值建议为300–600 s⁻¹,慢速絮凝阶段G值20–70 s⁻¹。
  3. 配伍性:可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(PAM)联用,提升絮体沉降速度。
  4. 设备防腐:PAC溶液呈弱酸性(1%溶液pH 3.5–5.0),需采用PVC或316L不锈钢材质设备。

6. 典型工艺流程

石油化工废水 → 隔油池 → 调节池(pH调整) → PAC混凝 → 气浮/沉淀 → 生化处理 → 排放/回用


7. 经济性分析

  • 成本对比(以处理1吨水计):
项目PAC硫酸铝聚合硫酸铁
药剂成本(元)0.8–1.21.0–1.51.2–1.8
污泥处理成本(元)0.3–0.50.5–0.80.4–0.6

注:实际应用需结合水质特性进行中试验证,并遵守当地环保法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