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侧Logo右侧图片
Skip to main content

电镀废水的水质特征及净化处理方法

一、电镀废水水质特征

电镀废水是典型的高毒性、难降解工业废水,其水质特征包括:

1. 主要污染物类型

  • 重金属离子:铬(Cr³⁺/Cr⁶⁺)、镍(Ni²⁺)、铜(Cu²⁺)、锌(Zn²⁺)等,主要来自镀液和钝化工艺。
  • 酸碱物质:pH值波动大(2-12),来自酸洗、碱洗及电镀槽清洗过程。
  • 氰化物:氰化镀铜/镀银工艺产生,剧毒且易形成络合物。
  • 有机污染物:光亮剂、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,COD可达200-1000 mg/L。
  • 悬浮物(SS):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及颗粒物,浓度约50-300 mg/L。

2. 水质复杂性

  • 污染物形态多样(离子态/络合态/胶体态)
  • 毒性物质协同效应显著(如Cr⁶⁺与CN⁻共存)
  • 可生化性差(BOD₅/COD<0.3)

二、净化处理关键技术

1. 化学处理法

技术名称作用机理典型应用场景
化学沉淀法投加NaOH/Ca(OH)₂生成金属氢氧化物重金属离子去除(pH=8-11)
氧化还原法次氯酸钠氧化CN⁻/SO₂还原Cr⁶⁺破氰、六价铬还原
离子交换法树脂选择性吸附重金属离子高价值金属回收

2. 物理处理法

  • 膜分离技术:采用反渗透(RO)或电渗析(ED)实现重金属分离,回收率>90%
  • 吸附法:活性炭/沸石吸附有机污染物,饱和吸附量可达200-500 mg/g
  • 蒸发浓缩:MVR蒸发器处理高盐废水,能耗<30 kWh/m³

3. 生物处理法

  • 微生物燃料电池:利用硫还原菌同步去除Cr⁶⁺并发电
  • 生物吸附:固定化真菌菌丝体对Cu²⁺吸附容量达120 mg/g
  • 人工湿地:凤眼莲-砾石组合系统对Zn²⁺去除率>85%

三、典型处理工艺流程

原水 → 调节池 → 分质处理系统 → 综合处理系统 → 深度处理 → 达标排放
│ │ │ │
├─含氰废水─破氰反应槽 ├─化学沉淀 ├─砂滤/活性炭
├─含铬废水─还原反应池 ├─絮凝沉淀 ├─离子交换
└─酸碱废水─中和反应池 └─pH调节 └─膜分离

四、技术经济指标

处理工艺投资成本(万元/m³·d⁻¹)运行成本(元/m³)重金属去除率
化学沉淀法0.8-1.23-590-95%
离子交换法2.5-3.58-1299%
反渗透法4.0-6.015-2099.5%

五、行业规范要求

  • 出水水质须满足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1900-2008):
    • 总铬≤0.5 mg/L
    • 六价铬≤0.1 mg/L
    • 总氰化物≤0.3 mg/L
    • 总镍≤0.5 mg/L

特别提示:含氰废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,禁止与酸性废水混合产生HCN气体!

六、技术发展趋势

  1. 高级氧化技术:臭氧/UV催化氧化处理络合态重金属
  2. 资源化利用:电沉积法回收铜、镍等有价金属
  3. 智能控制:基于PLC的pH/ORP在线调控系统
  4. 零排放工艺:膜浓缩液蒸发结晶组合技术

如需具体工艺方案设计,建议进行水质全分析(包括ICP-MS检测重金属形态),根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选择最佳组合工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