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氟剂
产品说明
本产品为高效复合型除氟剂,专为去除水体中过量氟离子(F⁻)而设计,采用铝基、钙基及纳米吸附材料科学复配,通过沉淀、吸附、离子交换等多重机制,快速降低水中氟含量至国家饮用水标准(≤1.0mg/L)以下。
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/颗粒,易溶于水,反应迅速,无二次污染,适用于饮用水处理、工业废水净化、地下水修复等场景,符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及环保法规(HJ 1091-2020),安全高效,是解决高氟水危害的理想选择。
核心优势
-
高效脱氟,精准达标
- 氟去除率≥95%,处理后可降至0.5-1.0mg/L,适配高氟水质(≤10mg/L)。
- 复合配方协同增效,反应时间短(10-30分钟),污泥量减少30%。
-
安全环保,无二次污染
- 无毒性残留,重金属(Pb、As)含量<1ppm,通过SGS检测及NSF/ANSI 61认证(饮用水级)。
- 污泥稳定性强,氟固化率>99%,避免环境二次释放风险。
-
广谱适应性
- 耐高盐(TDS≤10,000mg/L)、宽pH范围(5-9),适用于地下水、工业废水、含氟矿泉等多场景。
- 低温(≥5℃)活性稳定,南北地域全年适用。
-
经济便捷
- 投加量低(50-500ppm),吨水处理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40%-60%。
- 即用型固体,溶解快速,支持自动化投加,节省人工与设备投入。
应用场景
- 饮用水安全:农村高氟井水、城镇自来水厂的氟污染治理。
- 工业废水:电子厂含氟废水、冶金酸洗废水、光伏行业氟化物的深度处理。
- 地下水修复:矿区、工业区周边地下水的氟污染原位修复。
- 农业与生态:高氟灌溉水净化、湿地生态修复中的氟控制。
- 特殊行业:含氟矿泉水生产、实验室废水处理。
技术规格
项目 | 参数指标 |
---|---|
外观 | 白色/淡黄色粉末或颗粒 |
主要成分 | 聚合氯化铝(PAC)、羟基磷酸钙、纳米吸附材料 |
氟去除率(初始F⁻≤10mg/L) | ≥95% |
pH适用范围 | 5.0-9.0 |
溶解性(20℃水) | ≥90%(30分钟内) |
污泥产率 | ≤0.3kg/m³(以干泥计) |
包装规格 | 25kg防潮编织袋、500kg吨袋 |
储存条件 | 阴凉干燥处,密封避光,温度≤30℃ |
使用说明
-
投加方法
- 溶解投加:按比例(50-500ppm)与水混合成5%-10%溶液,通过计量泵注入反应池,搅拌10-30分钟。
- 直接投加:对于高氟废水(F⁻>5mg/L),可直接撒入反应池,搅拌至完全溶解。
-
剂量计算
- 公式:投加量(kg)= 处理水量(m³)× 目标投加浓度(ppm) ÷1000
- 示例:处理50m³水,投加浓度200ppm → 投加量=50×200÷1000=10kg
-
工艺优化
- pH调节:投加前调节水体pH至6.5-7.5,提升反应效率。
- 絮凝辅助:与PAM(0.1-0.5ppm)联用,加速絮体沉降。
-
安全操作规范
- 防护措施:操作时佩戴防尘口罩、护目镜及手套,避免吸入粉尘或接触皮肤。
- 应急处理:误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;误食需饮用牛奶并就医。
注意事项
- 投加前需检测氟离子浓度及水质参数(pH、硬度),定制投加方案;
- 避免与强酸、强氧化剂直接混合,防止剧烈反应;
- 污泥需按危废规范处理,或经固化后填埋;
- 食品级应用需选用专用型号,符合GB 5749标准。
(注:以上参数为通用型产品示例,超高氟(>10mg/L)或特殊水质需定制方案,并附免费技术咨询与效果验证服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