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合碳源
产品说明
本产品为高效复合碳源,专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(尤其是反硝化脱氮工艺)设计,通过科学复配短链脂肪酸、糖类及缓释碳源成分,提供均衡可降解的有机碳源,有效解决污水处理中碳氮比(C/N)不足问题,促进反硝化菌群活性,提升脱氮效率。
产品具有快速响应、高效脱氮、安全稳定的特点,适用于市政污水、工业废水及水产养殖等领域,兼容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等工艺,显著降低总氮(TN)排放,助力达标排放与节能降耗。
核心优势
-
高效脱氮与快速响应
- COD当量≥40万mg/L,碳源利用率>90%,反硝化速率提升50%以上,缩短水力停留时间(HRT)。
- 含易降解小分子碳源(如乙酸钠),30分钟内启动反硝化反应,应对水质波动灵活高效。
-
均衡营养与安全性
- 复配缓释成分(如葡萄糖、多糖),延长碳源释放周期,避免过量投加导致的COD残留。
- 无毒性、无腐蚀性,通过SGS检测,重金属含量<1ppm,对微生物无毒害作用。
-
广泛适应性与经济性
- 耐低温(≥5℃)及高盐(≤3% TDS)环境,适用于南北方全年运行及工业高盐废水场景。
- 吨水处理成本较传统碳源(如甲醇)降低20%-30%,节省综合运营费用。
-
环保合规与便捷操作
- 符合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8918-2002),无二次污染风险。
- 液态即用型,无需预溶解,支持自动化投加,节省人工成本。
应用场景
- 市政污水处理:A/O、A²/O、MBR等工艺的反硝化碳源补充,应对低碳氮比进水。
- 工业废水处理:食品加工、制药、化工、印染废水的高效脱氮,解决可生化性差问题。
- 水产养殖:养殖水体硝酸盐控制,改善水质,预防鱼类亚硝酸盐中毒。
- 河道治理: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急碳源投加,激活微生物生态修复功能。
- 垃圾渗滤液:高氨氮渗滤液处理中的反硝化碳源强化,降低处理难度。
技术规格
项目 | 参数指标 |
---|---|
外观 | 深棕色至黑褐色液体 |
COD当量 | ≥400,000 mg/L |
pH值(25℃) | 4.0-6.0 |
密度(20℃) | 1.15-1.30 g/cm³ |
主要成分 | 短链脂肪酸、糖类、缓释碳源 |
有效保质期 | 12个月(避光密封,5-40℃储存) |
包装规格 | 25kg塑料桶、1000kg IBC吨桶 |
使用说明
-
投加方式
- 连续投加:通过计量泵按进水流量比例投加至缺氧池前端,推荐投加量50-200ppm(以COD计)。
- 冲击投加:应对水质突变时,可一次性投加200-500ppm,快速恢复系统脱氮效能。
-
剂量计算
- 公式:投加量(L/h)= [目标C/N比×进水硝态氮(mg/L)-进水COD(mg/L)] ÷ 产品COD当量(mg/L)× 进水流量(m³/h)
- 示例:进水流量100m³/h,硝态氮30mg/L,进水COD 100mg/L,目标C/N=5 → 投加量=(5×30-100)÷400,000×100=0.125 L/h
-
效果监测
- 定期检测缺氧池出口硝酸盐(NO₃⁻-N)、COD及pH值,优化投加量。
- 结合ORP(氧化还原电位)在线监测,动态调整碳源供给。
-
安全操作规范
- 防护措施:操作时佩戴耐腐蚀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。
- 应急处理:皮肤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;误食需就医并口服活性炭。
注意事项
- 投加前需进行水质分析(COD、TN、TP),精准计算碳源缺口;
- 避免与强氧化剂、絮凝剂直接混合,防止碳源失效;
- 低温环境下粘度增大,可适当升温至15℃以上以保证流动性;
- 废液及包装物需按环保要求处理,禁止直接排入自然水体。
(注:以上参数为通用型产品示例,具体投加方案需根据水质数据及工艺条件定制,并附免费技术咨询与效果评估服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