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丙烯酰胺在矿山尾矿脱水中的实际应用案例
聚丙烯酰胺(Polyacrylamide, 简称 PAM)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药剂,广泛应用于矿山尾矿脱水过程中。以下是其实际应用案例及技术细节:
1. 应用案例概述
案例1:某铜矿尾矿脱水项目
- 背景:该铜矿尾矿含水量高,传统脱水方法效率低。
- 解决方案:采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(APAM)作为絮凝剂。
- 效果:
- 尾矿沉降速度提高 50%。
- 滤饼含水率从 30% 降至 18%。
- 技术参数:
- 药剂投加量:
0.5-1.0 kg/吨尾矿
。 - pH 范围:
6-9
。
- 药剂投加量:
案例2:铁矿尾矿浓缩
- 背景:铁矿尾矿颗粒细,难以自然沉降。
- 解决方案:使用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(NPAM)配合离心脱水机。
- 效果:
- 浓缩后尾矿密度从 1.2 g/cm³ 提升至 1.8 g/cm³。
- 回水利用率提高 40%。
2. 技术优势
- 快速絮凝:PAM 通过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作用,加速尾矿颗粒聚集。
- 节能降耗:减少脱水设备运行时间,降低能耗。
- 环保性:无毒,符合矿山废水处理标准。
注:PAM 类型需根据尾矿性质(如颗粒大小、pH)选择,常见类型包括阴离子(APAM)、阳离子(CPAM)和非离子(NPAM)。
3. 典型工艺流程
尾矿浆 → PAM 加药 → 混合反应 → 沉降/离心 → 脱水滤饼
4. 数据对比(Markdown 表格)
指标 | 未使用 PAM | 使用 PAM 后 |
---|---|---|
沉降时间 (min) | 120 | 60 |
滤饼含水率 (%) | 30 | 18 |
回水浊度 (NTU) | 100 | 1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