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侧Logo右侧图片
Skip to main content

混凝沉淀工艺对COD去除的局限性解析

混凝沉淀工艺是污水处理的"看家本领",但用它对付COD就像用渔网捞小鱼——总有漏网之鱼!以下从实操角度揭秘它的局限性:


一、本质局限:物理拦截的天生短板

  1. 对溶解性COD束手无策注意看:COD=悬浮态+胶体态+溶解态。混凝剂只能搞定前两类(约30-50%去除率),溶解性有机物就像糖溶于水,加再多药剂也沉不下去

  2. 分子量歧视现象实验数据显示(见下表),分子量<3000的有机物去除率断崖式下跌:

有机物分子量范围典型去除率
>1000060-80%
3000-1000040-60%
<3000<20%

二、运行管理中的"痛点"

重点来了!这些坑你踩过几个?

  • 药剂依赖症候群铝盐/铁盐用得越多,出水pH就越容易坐过山车。某污水厂案例:PAC投加量超100mg/L时,pH跌破6.0,导致后续生化系统崩溃。

  • 来水波动就翻车遇到这3种情况立马抓狂:

    1. 进水SS/COD比<0.3时(比如食品废水)
    2. 水温<10℃(絮体形成慢得像树懒)
    3. 含表面活性剂(泡泡把絮体都托起来了)
  • 污泥处置连环套每去除1kgCOD就会产生0.4-0.6kg化学污泥,这些"副产品"的处置成本够买新设备首付了!


三、破局之道:组合拳打法

实操建议(亲测有效!)

  1. 预处理三板斧

    • 对高溶解性COD废水先上酸化水解(COD溶出率↑30%)
    • 难降解废水加臭氧催化氧化(B/C比从0.2→0.5)
    • 含油废水先气浮再混凝(去除率立涨20%)
  2. 药剂选择机密别再闭眼选PAC了!不同水质要"对症下药":

    • 印染废水 → 聚铁+阳离子PAM(脱色率↑)
    • 含磷废水 → 铝系混凝剂(同步除磷)
    • 低温水 → 活化硅酸助凝剂
  3. 智慧加药系统某10万吨级污水厂改造案例:

    • 传统人工投加 → 药剂费58万元/年
    • 加装在线监测+自动投药 → 年省21万元

终极方案:工艺联用指南

把混凝沉淀当"前锋",后面必须配"射手":

  1. 混凝沉淀+活性污泥法 → COD总去除率冲90%
  2. 混凝沉淀+Fenton氧化 → 对付难降解COD
  3. 混凝沉淀+MBR → 出水COD<30mg/L不是梦

说白了,单靠混凝沉淀想搞定COD,就像指望扫把能扫地又能拖地——得配上全套工具才够力

三和环保提醒您: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问题需针对性检测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