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D检测废液处理指南:实验室必看的"五步处理法"
一、废液特性分析(危险识别)
- 主要污染物:浓硫酸、重铬酸钾、硫酸汞、银盐催化剂
- 危险特性:强酸性(pH<2)、六价铬(致癌物)、汞离子(剧毒)、COD值>1000mg/L
- 注意看:1升未处理废液的毒性相当于50公斤普通生活垃圾
二、标准化处理流程
步骤1:分类收集
# 建立分级收集系统
├── 高浓度原液(COD>5000mg/L)
├── 含汞废液(单独红色容器)
└── 清洗废液(COD<1000mg/L)
步骤2:中和处理
"先降酸再处理"原则:
- 缓慢加入10%NaOH溶液(冰水浴降温)
- 控制pH=7-8区间(pH试纸比对)
- 重点提示:禁止使用碳酸钠(会产生CO2气沫)
步骤3:还原处理
还原剂 | 用量比 | 反应时间 | 温度控制 |
---|---|---|---|
硫酸亚铁 | 1:1.5 | 30min | 60-70℃ |
亚硫酸钠 | 1:1.2 | 20min | 常温 |
操作口诀:"慢加快搅,红变绿停"(溶液颜色由橙红→墨绿)
步骤4:沉淀分离
- 加入5%石灰乳调pH至9-10
- 搅拌后静置≥4小时
- 上清液检测标准:Cr⁶+<0.1mg/L,Hg²+<0.001mg/L
步骤5:达标排放
- 检测达标: 排入污水管网
- 否则: 返回步骤3重新处理
三、专业处理建议
-
第三方处置:适用于日均产废>20L的实验室
- 需办理危废转移联单
- 保存5年处置记录
-
银回收技术(节约成本小妙招)
- 电解法回收率>85%
- 置换法(铁屑置换)回收率>70%
四、安全防护要点
- 防护装备三件套:防酸手套+护目镜+防毒面具
- 应急处理包配置:
- 硫代硫酸钠(汞泄漏处理)
- 石灰粉(酸液中和)
- 专用吸附棉
五、法规红线提醒
⚠️ 禁止行为清单:
- 直接排入下水道(违反《水污染防治法》第39条)
- 混合生活污水稀释排放(浓度标准≠总量标准)
- 超过1年贮存期(危废贮存最长时限)
记住:每次处理做好《危险废物管理台账》,记录包含:
- 处理日期
- 废液体积
- 处理人员
- 检测数据
最后叮嘱:处理后的沉淀污泥仍属危废,需委托专业机构处置!
三和环保提醒您: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问题需针对性检测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