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侧Logo右侧图片
Skip to main content

如何通过镜检识别丝状菌膨胀?污水处理专家手把手教学

一、镜检前的准备工作

  • 取样关键点:从曝气池末端取新鲜混合液,注意看液面浮渣情况(重点来了!浮渣多可能预示丝状菌过量)
  • 样品处理技巧
    • 用移液管吸取1mL样品滴在载玻片上
    • 推荐使用0.05%的亚甲基蓝染色剂,像给细胞"穿衣服"一样增强对比度
  • 显微镜设置
    • 先用100倍物镜找感觉
    • 切到400倍观察细节(记住这个放大倍数最管用)

二、识别丝状菌的5大特征

特征维度丝状菌典型表现易混淆物质对比
形态结构像粉条般的细长丝状体纤维杂质边缘不规则
运动特性随水流摆动但无自主运动微型动物会主动游动
细胞结构透明或半透明管状结构无机颗粒完全不透光
分枝特征可能出现"Y"型分叉植物纤维常呈直角分叉
菌丝附着物表面常有颗粒状胞外聚合物(EPS)无机颗粒表面光滑

业内经验:遇到纠结的情况时,试着用盖玻片边缘轻压样品,丝状菌会像弹簧一样回弹哦!

三、丰度分级判定法(重点来了!)

  1. 0级(正常):偶尔见到零星菌丝(<5根/视野)
  2. 1级(轻度):像头发丝散落(5-10根/视野)
  3. 2级(预警):开始出现"鸟巢状"结构
  4. 3级(中度):菌丝形成明显网络(覆盖30%视野)
  5. 4级(重度):整个视野被菌丝"霸屏"
  6. 5级(危机):出现大量球衣菌等优势菌种

小技巧:当看到菌丝表面"长痘痘"(硫粒沉积),很可能是硫丝菌在搞事情

四、镜检结果交叉验证

  1. 结合SVI值判断:
    • SVI>150mL/g且镜检3级以上 → 确诊丝状菌膨胀
    • SVI高但菌丝少 → 可能是粘性膨胀
  2. 观察絮体结构:
    • 丝状菌引起的絮体像"烂棉絮"
    • 非丝状菌膨胀絮体则像"果冻"

五、操作避坑指南

  • 别把放线菌气丝认成丝状菌(注意看!放线菌的菌丝更粗更直)
  • 冬季镜检要警惕诺卡氏菌干扰(它们的菌丝末端带分叉)
  • 样品放置别超过10分钟,不然菌丝会"缩水变形"
  • 遇到不确定的样本,试试荧光染色法(效果立竿见影)

记住这套组合拳:镜检看形态+丰度分级+SVI验证,基本就能把丝状菌膨胀拿捏得死死的!下次镜检时不妨带上这份指南,对照着找特征,保证您越看越有感觉~

三和环保提醒您: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问题需针对性检测分析。